五年,又是春回大地的四月,在厦门自贸片区这片改革创新的“苗圃”里,早已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大胆试、大胆闯,五年来,我们打造了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厦门路径’。”厦门自贸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熊衍良说,2015年4月扬帆启航,经过总体方案的1.0版和深化方案的2.0版,厦门自贸片区开启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全新阶段。
政策突破 溢出辐射
走出自贸试验区建设“厦门路径”
在探索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五年时间里,厦门取得了亮眼的成绩,累计推出416项创新举措,全国首创的就有82项。在熊衍良看来,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是厦门自贸片区建设的“源头”,这两个方案赋予了厦门先行先试的机遇,然而具体怎么做,需要片区自己去摸索。
围绕“试”和“闯”,厦门片区这五年收获颇丰,具体来说有几个方面:首先,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厦门经验,实现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双服务”,打造了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厦门路径”。
其次,成为厦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推手。片区根据自身的实际和特点,主动探索,五年来,获国家部委批准59项攸关厦门改革发展的先行先试政策。这些政策上的突破不仅在厦门自贸片区发挥作用,同时,也通过溢出效应,辐射带动,惠及全市乃至周边地区。
此外,厦门自贸片区也逐渐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GDP年均增长10.7%,贡献了全市31.1%的外贸进出口,46.6%的合同利用外资。2019年,厦门片区实现税收总收入94亿元,其中新增企业贡献的税收占比达46.7%。
搭建平台 做强产业
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
近年来,厦门自贸片区重点平台建设加速推进,并获得了中央改革办和商务部的肯定。熊衍良表示,重点平台建设可谓意义重大,它为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和改革系统集成提供了载体和支撑,同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发挥着厦门招商引资吸附器、产业发展助推器的作用。
为此,片区坚持制度创新与功能培育相结合,选择有发展潜力、有制度创新需求、有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有带动经济发展的平台进行重点培育,目前已打造航空维修、进口酒、黄金珠宝、集成电路、国际水产品交易、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等14个重点平台。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厦门片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强化系统集成,打破部门分割,增强改革的联动性、协同性。熊衍良以跨境电商平台为例介绍,片区以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建设为抓手,由自贸委牵头,携手厦门市商务局及厦门海关等各相关部门,打通工作机制,突破政策瓶颈,同时,打造了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及多个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并吸引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实现了跨境电商产业的拔节生长。
今年初,厦门市委市政府专门研究通过了《厦门自贸片区重点平台三年行动方案》,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重点平台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持续创新 抢抓机遇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站在五周年的发展新起点,熊衍良认为,作为经济特区的厦门天生具有开放基因,在国家每一轮重大开放中,都能看到厦门的身影。因此,抢抓新一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机遇,厦门自贸片区也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重点平台为抓手,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比如,狠抓2020年创新试验任务落实,加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先试和大胆探索,推动制度创新和营商环境培育再上新台阶。抢抓后疫情时代的先机,集中力量做大做强重点平台,力争在全国形成若干个有影响力、竞争力的平台。同时,进一步挖掘“自贸+”特色优势,突出招商重点抓项目,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紧盯外企外资、大项目、新业态,提升外资和新业态比重。
熊衍良说,学习借鉴海南自贸港、上海临港新片区经验举措,厦门自贸片区将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建设自由港型经济特区“三步走”战略构想,筹划厦门自贸片区新片区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