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开始,厦门市教育局将在九所学校进行教育国际化试点,试点方向涵盖办学理念、学校管理、课程设置和师生交流等各方面,目的是通过国际化教育,进一步带动提升厦门未来的基础教育水平。
教育国际化,首先是一个视野,站在世界的高度看教育,既看中国教育,也看国际教育;其次是将中国教育融入世界大教育之中,既让中国教育展现在世界教育面前,也让国际教育进入中国教育视野;第三是国际教育交流,要学习、引进和吸纳国际优秀教育理念,使之与中国的教育融合起来,让中国教育走向世界。
教育国际化:我们期盼什么?
期盼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必须独立思考地创新实践,悟出国际教育的“本原”之道,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借鉴”。
期盼国际教育的“双轨”并进,即中国教育的国际化和国际教育的中国化的“双轨”并进。教材成套引入英国,“中式教学”吸引世界,“留学中国”引人关注,厦门大学马来西亚校区、同济大学佛罗伦萨校区建成启用,我们的教育既是国际化的,又是中国化的,既要有国际视野,又要有自己的特色。
期盼教育国际化人才辈出,因为教育国际化呼唤具有国际化的教育人。这种“人”,应具有国际视野和思维、国际交流和合作能力。
期盼教育国际化辩证而为,既不要在一味崇洋中妄自菲薄,也不要在因循守旧中消极被动,中国教育和国际教育之间还是有很多可以互补的东西,还有很多可以探索的“1+1>2”的领域。正如专家所言:“国际教育在开放中谋求利益共享,在包容中追寻价值共赢。”
期盼基于国际化的教育创新,全球化时代的教育创新不能没有国际化,国际化能为教育创新提供我们所缺乏的新元素,这是教育创新所必需的营养。
期盼教育国际化摈弃功利性和片面性,不能只为迎合部分家长功利地追求世界名校的录取而为之,不能只为功利性地讲授利于学生留学申请的国际课程科目。
期盼教育国际化要特别注意强调民族性和国家性,我们在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学生时,更要培养他们的“中国心灵”,一个没有“国家情怀”的人是很难被国际社会尊重的。
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教育在全球化趋势下应当有更多的担当。建立与大国相适应的更加开放的教育体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践行教育强国的国际责任,此时此刻“内练真功,外塑形象”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教育之事,过于理想,走不动;没有理想,走不远。星空理当仰望,实地更需脚踏。当教育理想遭遇教育现实挑战时,考验着教育者的智慧、勇气和境界。
由教育理想、教育激情走向教育实践的理性和自觉,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基本走势。没有最好的教育国际化,只有更好的教育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我们还会有许多新的期盼和探索,我们还在路上,既然路已找到了,就不怕它遥远了。(作者为厦门市教育局巡视员,特级教师)
|